首页 > 策划 > 正文

舌尖上的咸阳——传统面食文化传承
2015-05-21 11:05:13   来源:咸阳日报—亲网微信    点击:

  提起原一厂生活区的秦师傅糕点铺,老咸阳人应该都不陌生,蛋黄酥、水晶饼、葱香牛舌饼、这些在老一辈人心中经典的点心也许在如今的年轻人看来显得有些遥远。在多元、快捷的信息时代,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且鱼龙混杂,今天的你上了“头条”,也许明天分分钟被世人遗忘,而那些经历过时间雕琢的,才值得我们传承、记忆。
  
  现在,记者用镜头向大家讲述将传统延续的赤诚之心——秦焕能师傅与他手中点心的故事。
  
  70年代,秦焕能师傅在某部飞行员空勤灶为飞行员制作点心。离开部队后,他利用自身所长在原国棉一厂家属院内开了一家点心铺。走出部队的秦师傅,身上依然带有军人的严谨,无论是点心的造型摆设、还是原料筛选都精心把握,很快秦师傅的铺子“远近闻名”,除了每天络绎不绝的顾客,有不少人来专程学手艺,面对这些学徒,秦师傅丝毫不怠慢,手把手的教出了无数学生,用自己的专业、严谨让这份传统手艺得以传承。
  \
  一块小小的水晶饼,在秦师傅眼中,包馅的时间必须是3秒,当掌心的温度柔软了面团,这短短3秒就是不让水分流失、保持成品酥松口感的保障。
  \

\

 
  
  在生产厂房,记者看到,秦师傅切面、扭花、点绛,每一块柔软的面团在他娴熟的技法下“妙手生花”,从擀皮到包馅一气呵成绝不拖泥带水,看得人目不暇接。只一会儿,菊花、荷叶、兔子等各式造型的点心活灵活现的展现在眼前。
  
  \
  
  
  现在的年轻人更多的偏爱西式甜品,搞他这行的人也不像早年间那么多,他怕这份手艺会被世人淡忘,这则是秦师傅最担心的事情,偶尔有前来学艺的人,秦师傅也总是悉心教授。
 
\

\
  
  当西方文明逐渐渗透我们的生活起居,当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逐渐方便我们的生活时,人们是否还会记得这儿时味道?人们是否还会记得这份经过百年岁月沉淀下的面食之文化精髓?
\
  
  我们经常和朋友点一杯咖啡、吃一块蛋糕,却将这样的传统遗忘?至少今天还有这样一位老师傅,愿用自己毕生所学,让传统面食文化传承下去……

\

\

相关热词搜索:咸阳 舌尖 面食

上一篇:中国“秤王”在咸阳!
下一篇:大学生艺术节 感受来自咸阳院校的艺术风

分享到: 收藏